Skip to content

CPA_会计

Updated: at 06:59 PM

Table of contents

Open Table of contents

总论

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。

第一节 会计概述

会计的定义

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,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。

会计的作用

不会出题

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

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、具体准则、应用指南和解释组成。

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、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

财务报告目标

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,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,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。我国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,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

会计基本假设

  1. 会计主体
    • 会计主体,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。
    •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。一般来说,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。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:例如,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,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,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,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.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,编制合并财务报表。再如,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、企业年金基金等,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,但属于会计主体,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、计量和报告。
    •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。
  2. 持续经营
    • 持续经营,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,不会停业,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。
    • 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。
  3. 会计分期
    • 会计分期,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、间隔相同的期间。会计分期的目的,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,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、相等的期间,据以结算盈亏,按期编报财务报告: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。
    •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,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,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。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(我国是1月1日-12月31日)和中期。中期,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,如月度、季度、半年度等。
    •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,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。但是,无论是企业的生严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、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,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.长短相同的期间,分期确认·计量和报告金业的财务状况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。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。由于会计分期,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、以后期间的差别,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, 进而出现了折旧、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。
  4. 货币计量
    • 货币计量,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、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,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。在会计的确认、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,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。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,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,具有价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。其他计量单位,如重量、长度、容积、台、件等,只能从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.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,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。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,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。所以,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、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。
    • 在有些情况下,统一采用货币计量超有缺陷:某些影响企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,如企业经营战略、研发能力、市场竞争力等,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,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来讲也很重要。为此,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。

会计基础